丰田砸 56 亿在欧洲造纯电车
9 月 3 日,丰田扔出一个重磅消息:要在欧洲生产纯电动汽车了!而且是首次在欧洲本土造纯电车型,选在捷克的工厂搞这事。
为了把这事落地,丰田要花约 6.8 亿欧元(差不多 56.58 亿人民币)扩建捷克科林工厂,厂区面积从 15.2 万平方米扩到 17.3 万平方米,还得新建喷涂、焊接车间,连电池组装的专用设施也安排上了。捷克政府也跟着 “加码”,掏了 6400 万欧元(约 5.32 亿人民币)帮着建电池设施。
其实很好理解,现在欧洲对新能源车 “盯得紧”。为了实现碳中和,不少国家都在给燃油车设 “淘汰倒计时”,对纯电动车的扶持政策却一堆。丰田要是还只靠燃油车或者混动车型在欧洲混,迟早得被市场 “挤出去”。
而且现在比亚迪、特斯拉这些品牌,在欧洲电动化这块跑得贼快。比亚迪的海豹、汉都在欧洲卖得不错,特斯拉的柏林工厂也一直在发力。丰田作为传统车企里的 “巨头”,再不加快纯电布局,市场份额就得被人抢走了。
这步棋,对丰田和欧洲市场意味着啥?
对丰田来说
在欧洲本地生产纯电车,好处太多了。一方面,能更灵活地应对欧洲消费者的需求 —— 比如当地喜欢小车型、对续航和充电设施有特定要求,本土生产能更快调整。另一方面,本土生产还能降低运输成本、关税成本,让车价更有竞争力。
更重要的是,丰田在混动领域攒了这么多年的技术,现在往纯电上转,说不定能把混动的电池管理、节能经验用到纯电车上,做出不一样的产品。
对欧洲市场来说
多了丰田这么个 “重量级选手”,消费者选纯电车的余地更大了。而且丰田的技术底蕴在那,它入局纯电,说不定能带动整个欧洲电动车市场的技术升级。比如电池续航、充电速度这些关键指标,可能会被 “卷” 得越来越好。
另外,捷克的汽车产业占 GDP 的 10%,丰田在这建厂、搞电池设施,能给当地带来不少就业机会,也能让捷克的汽车制造业更有活力。
现在欧洲电动车市场挺热闹的:特斯拉是 “老大哥”,比亚迪靠着性价比和技术在崛起,还有大众、Stellantis 这些本土品牌也在发力。丰田虽然来得不算最早,但它的品牌口碑、全球供应链能力都很强。要是丰田能把纯电车型做得像它的混动一样 “皮实又省油(电)”,说不定真能在欧洲闯出一片天。